地址:上海市闵行区疏影路1280号
传真:021-54883445
邮箱:sales@sansitech.com
碧波之上的钢铁巨龙再次迎来技术迭代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通道的港珠澳大桥,其海底隧道段近日完成LED照明系统全面升级,搭载的智能调光技术犹如为6.7公里海底隧道装上"智慧瞳孔",在保障行车安全与生态友好之间找到精妙平衡。
此次升级摒弃传统照明"一刀切"模式,采用三层智能响应架构:
1. 环境感知层:通过隧道口光敏矩阵实时捕捉自然光强变化,同步监测车流密度与能见度;
2. 动态决策层:AI算法以秒级速度计算最佳照度配比,自动消除进出隧道时的"黑洞效应";
3. 光谱优化层:特制LED模组暖白光,有效过滤蓝光波段,缓解长时间隧道行驶的视觉疲劳。
系统特别强化了暴雨、团雾等极端天气下的应急照明策略。当能见度骤降时,灯组会自动增强导向性光带亮度,形成视觉引导通道,而常规照明区域则保持适度补光,避免强光反射造成的"光幕现象"。
工程师团队从驾驶心理学角度重构照明方案:
1. 隧道中段创新采用光点布局,通过疏密有致的光斑缓解空间压抑感
2. 过渡段设置渐进式色温调节带,帮助驾驶员瞳孔自然适应光环境变化
3. 检修通道采用地埋式间接照明,既满足维保需求又不干扰主车道视线
"这不再是简单的灯具更换,而是重新定义隧道光环境语言。"项目负责人介绍时强调,新系统比传统照明减少35%的无效光辐射,使隧道与周边海洋生态达成和谐共存。
作为《交通强国建设纲要》示范工程,此次升级凸显三大价值维度:
· 安全维度:智能防眩功能将隧道事故诱因中的视觉干扰因素降至最低
· 经济维度:模块化设计使后期维护成本降低,提升预期服役年限
· 示范维度:为跨海超长隧道树立"主动式光环境"新标准
港珠澳大桥管理局表示,该技术体系未来将推广至深中通道等重大工程,持续输出中国基建的智慧解决方案。随着首批夜间通行车辆的反馈数据显示,大部分驾驶员表示"视觉舒适度明显改善",尤其赞赏系统对远光灯的智能抑制功能。
当车流穿梭在这条光影律动的海底长廊,智能调光系统正如无声的守护者,用科技重新诠释"中国跨度"的人文关怀。这项照明革命不仅照亮隧道,更点亮了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的新方向。